你知道「不惜五穀」會自損陰德嗎?
你知道老天爺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嗎?《明燈寶鑑 仁愛部》乃護國九天宮扶鸞著作之鸞書,內容分列主題闡釋八德中「仁」、「愛」之德目。其中〈愛部〉第一章「愛惜五穀篇」,湄州天上聖母便降鸞昭示愛惜五穀米糧的重要性:
古云:「小善弗為,小惡弗去,積而難掩,猶足以滅其身。」對於五穀不敬不惜,其罪過匪淺!世人未能大力糾正惡習,今藉聖藻木鐸重響,藉鸞闡教,倡愛惜五穀於寶鑑之中。(節錄)
之前聽聞全球皆在浪費食物,其數量令人瞠目結舌,但卻在同時,我們也深知未來人口暴增,糧食危機必定降臨。一方面浪費食物,一方面糧荒短缺,蠟燭兩頭燒,更加速缺糧問題的惡化!大家應該要未雨綢繆,傳揚愛惜糧食的觀念,一人惜福若能宣揚出去,十人、百人,乃至千萬人,累積下來的數量是十分驚人的。
是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個惜福觀念,就能夠節省物資、愛惜地球,也造福全人類?天上聖母這篇鸞訓昭示的就是這個道理,警示世人要愛惜五穀,不要隨意浪費糧食。以下引用一則新聞,讓更多人一起加入惜福行列。
糧食危機?全球每年浪費13億噸糧食
摘譯自2011年5月12日ENS意大利,羅馬報導;段譽豪編譯;蔡麗伶審校
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(FAO)所委託的一份新研究報告指出,供人類食用的產品中,有1/3遭到浪費或損壞,總量高達每年13億公噸之多。研究人員發現,富裕國家的消費者每年浪費掉的食物約有2.22億公噸,幾乎等於整個南非洲地區(sub-Saharan Africa)的總產量。其中又以蔬菜、水果以及根莖類食物為大宗。根據FAO在2010年的統計,在這段期間有9.25億人正處於飢餓之中,而每年1090萬名死亡的兒童中,有一半導因於營養不良。
在這份報告中,FAO委託了瑞典食品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進行了兩項研究,分別對中高收入國家以及低收入國家中,食物損失與浪費的原因與預防所產生的範圍與效果進行研究。這份報告是為了2011年5月16至17日在德國杜塞爾多夫(Dusseldorf)所舉辦的國際食品包裝工業貿易展中《節約食物!》國際研討會所準備。《節約食物!》旨在提高公眾對全球糧食損失和浪費的關注,以及這些現象對全球的貧窮與飢餓問題的影響,也包含氣候變遷與自然資源利用等議題。
報告中對於糧食損失與食物浪費做出了不同的定義。 糧食損失最常發生在發展中國家,導因於基礎設施差、技術水平低落以及對食品生產系統的投資較低。 舉例來說,巴基斯坦的中央批發市場拉合爾(Lahore),香蕉的交易環境十分不衛生,食品在靠近排水溝的地面堆放、處理,因而對健康造成危害。報告中並指出,「這樣的市場環境也造成食物的浪費,因為衛生條件不佳以及粗心的裝卸使得脆弱的新鮮食品毀損。」 在開發中國家,40%的食物損失發生在採收後以及加工階段,而工業化國家中,40%的食物損失則發生在零售與消費者層級。食物浪費問題在工業化國家中更加嚴重,主要是因為零售商與消費者把可食用的食品丟進了垃圾桶。北美與歐洲每名消費者每年浪費掉的食物約在95-115公斤,相對地,南非洲以及南亞、東南亞等地的消費者每年約只丟棄6-11公斤的食物。
這份報告同也提供了幾項可行的方法來減少食物的損失與浪費。報告中建議,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,可以加強食品供應鍊,幫助連結小農戶與買家。而公營或私人部門應該要對運輸、加工與包裝等基礎設施進行投資。至於中高收入國家,糧食的損失與浪費是因為消費者的行為以及供應鍊中,不同參與者的溝通不良。報告指出,「富裕國家中消費者層級浪費食物的最重要原因,可能僅只是因為人們負擔得起。」 報告中發現,在零售端大量的食物浪費是因為品管的過程中,過份的強調外觀。但研究人員在報告中指出,調查顯示消費者願意購買外觀不符合標準,但安全無虞、口味良好的食品,消費者有能力影響品管的標準,而且也應該那麼做。
作者建議,農產品可以在靠近消費者的小農市集和農產品商店銷售,而不必符合超市的外觀標準。一般而言,富裕國家的消費者都受到鼓勵去購買多過所需的數量。「買二送一」的促銷活動就是個例子,另一個例子則是食品業生產的超大份量「即食食品」。而「吃到飽」的自助餐廳則變相鼓勵顧客堆滿他們的盤子。與此同時,該份報告發現富裕國家的消費著無法妥善規劃其食品購買計畫,這意味著他們經常在食物有效期限屆滿時將之丟棄。
報告建議,學校教育以及公共政策可能是改變消費者行為的出發點。「應該教育富裕國家的消費者:丟棄不必要的食物是一種不能被接受的行為。」作者們建議,「人們還應該知道,由於自然資源有限,為了養活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,減少糧食損耗比增產更為有效。」
原文網址::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66929
第一章 愛惜五穀篇
湄州 天上聖母 降
詩曰:五穀珍米忍棄拋,輕賤路遺任地拋,
勸民休看為俗物,蒼穹降罪過難饒。
溯古后稷教民稼穡,植五穀以育萬民,開千古利民厚生之食源,萬民臣庶,免受飢餓之苦;惟天長養萬物,俾使世人賴以維生,不可或缺者,莫甚五穀也。夫五穀者,種之美者也,始生為秧,繼則為苗,成則為禾,春耕秋實,歷盡三時作苦,民始得滿盈豐倉。穀之為物,先天食糧,集日月之精華,稷黍稻粱,皆為嘉種,乃性命滋養之寶珍,故五穀者民之命,國之本也。
農家之本,耕作五穀,冒暑而鋤,日曬雨淋,汲水施肥,除草耨土,日出以耕,日沒以息,終年勞瘁,盡心經營,使民庶享有粒粒米穀,可曾靜思此五穀集人力之所萃,辛苦備嚐,豈能不惜愛乎?爾世人捫心自問,五穀實為救命之金丹,供人賴以充飢之美食。反觀有者竟忘稼穡之艱難,輕賤五穀,任意丟棄,視為俗物,胡敢放肆,賤若廢土,何能曉此米粒如何得來?又有幾人視五穀為捧上珍珠,愛惜若己。輕棄者屈指難數,其數積累於溝壑中,猶如山中小丘;廢餿中亦如河水滔滔不盡,可思此米糧倘加以珍惜,可以養治多少寶貴生靈?爾既忍心拋灑無節,暴殄天物,褔報必損,有謂「福莫用盡,褔盡必貧。」是以或飯或粥,飽腹之際,必思米穀得之不易,莫濫損身節,而自毀褔德耳!
孟子有云:「富歲子弟多賴,凶歲子弟多暴,非天之降才爾殊也,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。」故飽食暖衣,逸居而無教,則近於禽獸,爾為萬物之靈,必善知珍惜五穀之貴。試看婦女炊爨,不惜穀類於廚室;任如兒女嬌痴,登筵任其自食,狼籍滿地,卑幼不知惜物,為家長者不可不懲戒。有者釜底餘飯,隔宿之餐,尚能食而任意傾倒廢餿中。漉米作飯,米穀作糕,宜及時分食,切莫無節不惜,畜獸養禽,盡損米粒於籠櫝。亦有富貴宦家,因足食而不知愛惜,公署官衙,饔餐難退,任令傭僕,輕忽米穀之寶,隨意輕拋。或有食堂餐館之所,見食材溢滿,貪食無制,未能量取惜福,任其殘餘而撒棄食物,此等過失,天記分明。
古云:「小善弗為,小惡弗去,積而難掩,猶足以滅其身。」對於五穀不敬不惜,其罪過匪淺!世人未能大力糾正惡習,今藉聖藻木鐸重響,藉鸞闡教,倡愛惜五穀於寶鑑之中。倘不聽言勸,莫怪天罰斯民,禍降百疹於身,或而乾旱雷懲,或而濿疾飢饉,或瘟疫媒染,不只身受其苦,並再註削祿籍壽算。種種愆尤,均難赦免,此非天之不仁,實乃民自作孽,自損陰德也。若是人人能珍愛五穀,不以輕棄,時以勉誡後代,自可褔報傳馨,將功補過,以消造罪之餘孽。是故不論士農工商,富貴貧賤,務要惜以珍米,當可歲歲豐而富收,盼能勤而奉行,莫輕怠之。
留言列表